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甘肃省“十三五”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

    信息发布者:石玉国
    2017-04-08 00:38:33    来源:张掖农业   转载

    “十三五”时期,是推动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全面贯彻“十三五”时期各项农业工作方针,加快推进我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三农水平,依据《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甘肃省“十三五”农业现代化规划》,特编制本规划。

    一、“十二五”全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十二五”以来,我省农业信息化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体系完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打造、工程项目建设和服务模式创新为着力点,切实推进农业信息化技术在工作、生产中的渗透应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服务体系得到完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日趋强大,涉农信息网站加快发展,信息服务模式得到创新,信息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信息化助农增收效果凸显。

    (一)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日趋完善。通过实施“金农”工程一期(甘肃建设部分)项目、“甘肃省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等重点项目,加强了省市县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设施。全省56个县、60个信息采集点、8个农产品批发市场、5个省级监管机构配置了信息采集设备,建设了省级农业数据中心,构建了五大数据库、部署了三大应用系统,形成了一个延伸网络,建立了农业监测预警体系,为全省农业经济运行和农产品产销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撑。全省信息服务点达到1万个,基层信息服务组织体系延伸到所有乡镇和80%以上的行政村,农业信息综合覆盖率达到80%,全省乡村信息员人数达到3.4万名。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在宁县、甘谷2个试点县,建立信息进村入户村级信息服务站467个,共选聘村级信息员600名。宁县以“农村电子商务、快递下乡”为切入点,与县农行、电信、中通快递等开展合作,在村级站增设了小额存取、话费代缴纳和快递代办等业务。目前,我省有60个样板站开展了代办、代购等新增业务,已有80个村级站在网上销售核桃、杏脯、黄花菜等本地特色农产品,提高了村级站本地化服务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农业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建立。“十二五”期间,我省“12316”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12316”平台累计受理各类咨询超过110万例,日话务量达到800个。制作播出“12316”广播节目《12316金色田野》和《12316三农热线》共6000期。拍摄《12316走进三农》电视节目110期。在《甘肃农民报》开设“12316”专栏,刊登专家原创稿件250多篇。对热线用户进行分类整理,建立为农服务数据库,逐一匹配用户供求信息并进行连线协商,探索开展精准化信息服务。全年整理平台问答信息近2000条,发布各类农产品供求信息10000余条(次),成功配对供求30例。组织专家出现场50多次,共挽回种养殖户经济损失近亿元。甘肃“12316”,已由开通之初的一部热线,发展成为集“12316”热线、短彩信平台、网站、远程视频诊断系统、微博、微信、QQ交流群,以及两档广播节目、一档电视节目等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为广大农民群众解决了生产生活中大量的困惑和难题,提供了优质高效的信息化服务。2012年,我省在全国范围率先部署开通了12316短彩信平台和农业信息手机客户端。平台用户数达到359个,累计发送各类短信近1300万条,其中为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发送信息820多万条;服务对象达到20多万人,其中农民超过16万人。

    (三)农业网站建设成效明显。“十二五”期间,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全面开通了全省信息联播系统,信息报送单位达到104个。以甘肃农业信息网为主站、“12316三农”服务热线网、甘肃农经信息网等专业网站、市县农业网站为子网站的农业网站群已覆盖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区,网站数量达到160个,甘肃农业信息网站在每年全省政府门户网站综合评定和全国农业网站综合评定中均名列前茅。整合全省农业信息化应用系统平台,共享数据资源。涵盖金农工程应用系统、甘肃省农机购置补贴信息管理系统、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等28个系统平台。对甘肃农业信息网改版升级,网站界面板块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整体效果更加美观大方,新增手机版、二维码、视频专栏等诸多功能,增强了网站服务功能。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制度,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加强网络安全。

    (四)电子政务建设初显成效。依托电子政务专网组建全省农牧系统办公自动化网络,以“协同综合办公”为核心,建设包括办公门户、办文、办会、办公、请示报告、集成管理等功能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一期建设包括省市两级农牧部门共72个单位,系统已上线试运行。采用以租代建形式,建设开通了全省农业视频会议系统,全省共建成农业视频会议125个。其中,省农牧厅主会场2个、厅属单位分会场25个、市级16个、县级82个,所有会场共计可容纳1万人。

    (五)农业物联网建设试行探索。全省各地积极探索开展形式多样的物联网试点工作,推进现代农业信息化及智能化管理。其中,兰州市建设了设施农业智能化管理系统,开发了农业远程视频专家诊断系统,建成了1个控制中心,两个诊断分中心,100个远程视频点,提高了诊断效率和服务水平。民勤县建设了大棚管家管理系统、日光温室智能控制系统。高台县建设了auto温室数据与数据管理系统。物联网技术及产品的不断开发应用,助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六)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初步开展。甘肃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自2015年6月启动以来,初步建设形成了采集、统计、分析、管理功能,建立甘肃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库和数据中心,实现了各级相关行业部门对贫困村贫困户的信息共享和精准扶贫业务协作,为开展精准扶贫提供事先预警、事中监控、事后评估等监管考核功能。目前,通过大数据平台应用,可以对全省贫困人口和2015年预脱贫人口的对象分布、致贫原因、健康状况、教育程度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对精准贷款、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卫生扶贫等涉及的行业部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进度进行专项分析。甘肃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成为全国第一个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

    (七)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迅速。2015年,省财政列支2700万元,在58个贫困县和17个插花县的75个乡和225个村开展电商扶贫试点。环县、华池、宁县、庄浪、会宁、岷县、民勤、成县8个县被列为2015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央财政给予每个县2000万元的支持。2016年,财政部、商务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再次确定我省景泰、静宁、永登等20个县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并给予4亿元的财政支持,成为2016年该项目在全国得到支持力度最大的省份之一。与此同时,我省还确定16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区)个,省财政给予资金支持。省农牧厅与兰州银行合作搭建甘肃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农产品市场,打破地域空间限制,提高甘肃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陇南市把“电子商务”作为“433”发展战略中3个“集中突破”之首,大力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工作,截至2015年底,全市累计开办网店7421个,其中干部开网店数量2986个;城乡居民开网店数量3294个;企业开网店数量466个;大学生村官网店数量720个。累计销售农产品19.3亿元,带动就业2.6万人。陇南市被确定为全国电商扶贫示范市,并获得了“2015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的殊荣。

    “十二五”期间,我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区域发展还不均衡,资金投入、专业人才、适用技术及产品等严重不足等问题,这都需要我们在“十三五”期间一一破解。

    二、“十三五”期间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基本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建设智慧农业为目标,着力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大力推广农业信息化新技术、新模式在农业生产、经营、流通等领域的应用,加快传统农业产业升级;以农业信息技术延伸和拓展政府服务为手段,转变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职能,提高服务三农的水平。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建立起适应我省农村实际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宽带普及,促进信息进村入户,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基本覆盖全省所有行政村。

    ——推进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环节中的应用。

    ——积极探索实践农业电子政务,实现农业资源管理、农业应急指挥、农业行政审批和农业综合执法等基本信息化。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带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建设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不断完善以12316为核心的公益服务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全省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创新推进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行政村宽带全覆盖,创新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推进农村互联网提速降费。。

    2.加快农业基础设施与信息化融合。

    推广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积极推进农田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土壤墒情气象监控系统、智能灌溉系统、测土配方施肥系统、作物长势监控系统、病虫害监测预报防控系统等信息技术在大田种植中的应用。建设一批集智能感知、智能传输、智能控制为一体的设施化畜禽、水产养殖场,提高畜禽水产养殖的智能化及自动化水平,促进畜禽水产增产增效。加快农机及农业装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智能作业机具及装备,提高现代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3.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

    加快推进安全可控关键软硬件应用试点示范和推广。加强信息网络监测和管控,确保农业基础信息网络和重点农业信息系统安全。推进农业信息安全保密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农业信息安全保密防护体系。

    (二)创新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的应用

    1.加快推进种养殖业信息化。

    积极推动应用3S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及射频识别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的应用。积极推进温室环境监控系统、植物生长管理系统、产品分级系统、自动收获采摘系统等信息技术在设施园艺中的应用,实现设施园艺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集约化。建立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研制推广设施养殖环境智能监控系统、联合选育网络辅助决策系统、饲料配方辅助决策系统、动物健康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和动物疫病诊断与预警辅助决策系统等,实现集约养殖场的智能化管理。完善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和安全监管体系,提升信息化监管能力和水平。

    2.提高农业经营信息化水平。

    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使用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产购销等环节的信息化水平。开展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管理平台,为合作社提供市场价格、行情走势等信息。

    3.促进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积极配合商务、扶贫等部门,加强政企合作,大力推进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重点扶持贫困地区利用电子商务开展特色农业生产经营活动。鼓励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开展农业生产资料精准服务。创新休闲农业网上营销和交易模式,推动休闲农业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推进农业政务管理迈上新台阶

    1.大力发展农业电子政务建设。

    实施农业电子政务建设,开发建设网络办公系统,建立开放的农业政务管理数据库,实现农业部门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督管理等事项的网络化处理,增强政务管理透明度,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完善农业部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建立和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进一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农业公共事件的能力,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对农业造成的损失,保障经济社会稳定。

    2.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

    完善县、乡、村相关数据采集、传输、共享基础设施,建立农业农村数据采集、运算、应用、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农业数据监测、分析、发布、服务制度,建立健全农业数据标准体系,提升农业数据信息支撑宏观管理、引导市场、指导生产的能力。推进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涉农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加强数据资源挖掘应用。

    (四)开创农业信息服务新局面

    1.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

    加快益农信息社“整省推进”建设速度。构建信息进村入户组织体系,不断完善省统筹资源、县运营维护、村户为服务主体的推进机制。建立政府补贴制度,研究出台政府购买服务政策,积极引导电信运营商、电商、IT企业、金融机构等共同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健全市场化运营机制,推动组建信息进村入户省级运营实体。

    2.建设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完善12316三农热线服务,建设短信服务系统、手机报、视频等信息服务支持系统,为生产经营者提供政策、科技、市场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3.加强农民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

    组织农民手机使用技能竞赛,推介适合农民应用的APP软件和移动终端,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支持生产、提升技能、学习交流的平台和工具,实现科研专家、农技人员、农民的互联互通,为农民提供精准、实时的指导服务。

    四、重点工作

    (一)实施甘肃省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

    在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建立和完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农业数据库,建立和完善协同工作机制,实现涉农信息资源全省共享。到2020年,累计建成各类信息服务站(点)1.2万个,全省乡村信息员人数达到5万名,使基层信息服务组织体系延伸到所有乡镇和行政村。

    通过工程实施,夯实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基础、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以应用系统为核心,以信息资源开发、整合为基础,以省、市、县、乡、村五级互联互通的信息传输服务网络为纽带,以开展面向“三农”公共信息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解决信息服务覆盖面和有效性。

    (二)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扩大信息进村入户的试点规模,建设益农信息社,配备12316电话、显示屏、信息服务终端等设备,选聘村级信息员,接入宽带网络,提供免费无线上网环境,实现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网页、有持续运营能力。建设信息进村入户省级平台,开放平台功能,完善农产品生产信息服务、农业生产资料信息服务、消费信息服务、市场信息服务、“三农”政策服务、农村生活服务等系统和手机APP,推进服务手段向移动终端延伸,服务方式向精准投放转变。统筹整合农业公益服务和农村社会化服务资源,推动信息进村入户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基层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和12316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融合,就近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服务。以智能手机和信息化基础理论、示范应用、典型案例为主要内容,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组织技能竞赛,提高农民利用智能终端学习、生产、经营、购物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

    (三)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

    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规模,加强商贸流通、供销、邮政、交通、电商、快递等相关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的共享衔接,支持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机制,充分发挥邮政点多面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合一及普遍服务优势。鼓励大型电商平台企业开展农村电商服务,支持地方和行业健全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电商发展的农产品质量分级、采后处理、包装配送等标准体系。根据贫困地区产业特点和基础条件,合理确定电商扶贫的工作重点,增强电商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示范县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30%以上,网络零售交易额同比增长35%以上。

    (四)实施电子政务工程

    依托电子政务专网及农业视频会议系统专网组建省、市、县三级农牧系统办公自动化网络,以“协同综合办公”为核心,建设包括办公门户、办文、办会、办公、请示报告、集成管理等功能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能够满足5000以上用户的使用需求,2000用户同时在线,500用户并发。建设单位包括省市县三级农牧部门共285个单位。完成全省市、县两级农业视频会议系统的高清改造。建立涉农信息资源采集共享机制,梳理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开展建设甘肃农业大数据平台。

    (五)试点开展智慧农业信息化工程

    1.种植业生产信息化建设。

    在全省蔬菜、玉米、马铃薯、中药材、洋葱等大县(区)选取种植业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县(区)开展种植业生产信息化示范建设,利用物联网、3S、4G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农情监测、精准施肥、智能灌溉、设施农业生产、病虫草害监测与防治等方面的信息化示范,实现种植业生产全程信息化监管与应用,提升农业生产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产品质量。

    2.养殖业生产信息化建设。

    在全省肉牛、肉羊、生猪、家禽、水产等养殖大县(区)选取养殖规模化程度较高的县(区)开展畜禽、水产养殖生产信息化示范建设,利用智能感知、无线传感、智能控制等现代信息技术,对畜禽、水产养殖繁殖育种、环境监控、饲料投喂、远程诊断等生产过程进行数字化管理,提高畜禽、水产品产量和品质,增加养殖效益。

    3.农产品加工业信息化建设。

    建设农产品加工业信息平台,助力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高起点、高标准发展,提升我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完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农产品产地贮藏、加工情况监测。利用大数据实现精准生产、精准营销,加快建立涵盖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仓储、流通配送全过程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4.农业经营信息化建设。

    加快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平台及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加强产地预冷、集货、分拣、分级、质检、包装、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产品电子商务基础支撑。以鲜活农产品为重点,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加强电子商务领域信息统计监测,推动建立企业与监管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和标准。建设全省休闲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全省休闲农业经营、管理、服务的信息化。

    5.农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以农机及渔船购买、使用、出租、转让、维护、年检、报废等监控数据为基础,在全省范围内选择农机合作社、规模化种植大户、国营农场和渔业养殖大户,开展农机、渔船安全作业信息化示范。加强农机作业导航、探测雷达、可靠性、稳定性监测信息终端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提升农机安全作业水平。建设并集成农机安全作业信息系统和渔船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构建农业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对农机和渔船进行统一监管和应急联动,全面提高农业生产安全监管能力。

    6.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化建设。

    在全省建成覆盖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机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通过建设集农产品生产、经营档案管理以及责任管理于一体的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对农产品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全过程的质量可追溯。

    (六)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工程

    完善提升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实现部省各级12316的标准统一、技术同构、数据共享、管理同步;加强有关数据资源的采集、整理、挖掘、分析,搞好信息分析和会商,提升信息服务的质量、水平和标准化程度,建设相应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合理调配服务资源。开发基于云服务的,在任何地点、任何网络终端、任何时间,用户和管理员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需要的信息和服务的12316手机客户端,包括农业专家模块、农业信息模块、价格行情模块、惠农补贴模块、供求信息模块、12316热线模块、电子广告栏模块、12316天气预警模块、12316远程视频诊断模块、植保服务和12316休闲农业模块。

    五、有关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政府统筹、部门协同的原则,健全机制,加强对农业农村信息化的统筹协调,使全省从上到下形成政府和各部门同策同力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政策引导

    鼓励农业院校、科研单位、有实力的IT企业投入农业信息化建设。鼓励通信运营商进一步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改善农村信息服务,降低农民网络使用成本。出台农业信息化人才引进和技术培训相关政策,多措并举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

    (三)增加资金投入

    积极创造条件,将农业信息化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运行维护等。在争取发改、财政等支持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多渠道形成建设合力。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